半子沟村移民开始了 艺术点亮土沟 | 乡村观察@台湾

土沟村封面照片

基本情况及建设流程

土沟位于台南市后壁区,距离台南市中心60多公里。 全村面积478公顷,其中水稻种植区400多公顷。 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乡村聚落。 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曾经的土沟经历了被进城打工的年轻人掏空,百般艰难却不肯回家乡的痛苦。 失去了青春活力的土沟,也受到环境恶化的影响,弥漫着臭水和猪粪的味道。

土沟村曾经有300多头水牛。 随着环境的恶化,村里只剩下最后一头水牛了。 因此,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深思熟虑,最终集体决策,村民们以“保护最后一头水牛”为指导,号召整个社区的人们为社区做出改变半子沟村移民开始了,希望能够唤醒村民们。 '通过最后一头水牛与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土地建立情感联系。

曾经破败的土沟村,劳动力外流,环境恶劣

为了重塑土沟文化和社区活力,2002年成立“土沟乡村文化建设协会”。2004年台南艺术大学建筑艺术研究所社区建设团队落户土沟村里,为期10年的社区艺术介入开始了。 建筑实践活动; 2012年以来,第一家乡村美术馆在土沟诞生,标志着社区建设开始迈向可持续管理阶段。

土沟社区建设的历史

艺术的融合

社区的艺术改造,让土沟村充满了诗情画意。 怀旧的客厅里,艺术无处不在,比如马赛克拼贴的座椅和凹凸不平的柱子。 村长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个设计都是村民自己做的,没有参考图纸,也没有专家指导。 通过持续参与社区建设活动,村民对建设成果产生认同感,也建立起超越个人的社区自豪感。 艺术介入让村民通过艺术引导关爱生活,开始关注乡村之美,开始重新认识家乡,重塑认同感和凝聚力。

怀旧客厅里的艺术展示

土沟蝶变

土沟村的蝶变,离不开一群来到乡村实现梦想的大学生。 2003年,台南艺术大学建筑艺术学院的一批研究生落户土沟村,决心以专业导演的方式改造土沟村。 此后,经过十年的酝酿,从一个项目到另一个项目,通过艺术改造活动,把乡村变成了一座艺术画廊。 他在这里自发组织了一个社区团队。 毕业后,志同道合的伙伴留在农村创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3年,土沟村美术馆(现雅致农夫艺术农场)正式成立。

大学生回国实现​​梦想创业

优雅农民艺术农场是一个占地6600平方米的公园。 这里曾经是一片荒废的农田,已有30多年的历史。 他们通过一群有创意的年轻人,将艺术融入到一个独特的农场中。 他们把废弃的皮包工厂变成了DIY工厂,让大家可以将废弃的木材变成木雕作品。 院子里的景色处处令人陶醉。 放眼望去,标志牌、迷亭、树屋、画墙等等,每一处都有惊喜,无不令人瞩目。

DIY艺术工厂

园林艺术景观素描

园林美景令人陶醉

优雅的农民艺术农场彩绘墙

艺术让土沟村破茧成蝶,让一个偏僻的村庄有了观光的内涵,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土沟、了解土沟,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把土沟作为旅游的场所。旅行和访问。 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这里创业、做社区建设。

如何经营一个优雅的农民艺术农场

优雅农田野趣CEO魏万如是来到土狗创业的年轻一代。 经过在土狗多年的商业探索,她发现“分享生活的感动或许可以成为一门生意”。 于是她开始策划一系列的活动。 他们组织80岁的老奶奶拿起画笔,成为村里的艺术家、画家,举办画展; 组织孩子们用旧衣服绑稻草人,装饰美丽的田野; 游客体验农耕活动,让游客脱掉鞋子,赤脚踩在土地上,体验真正的乡村乐趣。 活动还注重学农结合,从孩子做起,培养“人与土地”的情感联系。

在土沟,村庄就是美术馆,美术馆就是村庄。 他们在这里举办展览,处处体现着人情味。 魏万如说,由于艺术展览场地分散在农村的各个角落,需要不断地与村民互动,因为展览场地是村民的客厅、农田、农舍等,他们设计的会让人迷路的地图。 引导、介绍、展示村民自己的创作,艺术展厅让人们在这里再次相遇、相识。

村里的爷爷奶奶创作作品

打扮后的美丽田野

丢失的地图让人们重新相遇、相识

优雅农家田园趣CEO魏婉茹和她的农场

长期经营需要不断调整。 2014年,农场开始结合艺术展览出售套票。 由于展览期限的限制,他们开始独立经营自己的院子(即优雅的农民艺术农场)并收取门票。 同时,他们也与一些艺术家进行了合作。 ,为他们提供一个创作的场所,而艺术家提供作品,放在农场作为装饰,同时,作品也被展示和推广。 农场还设立农家餐桌,通过提供精致的田园套餐,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 宣传材料全部是当地小农户的新鲜大米、蔬菜和农作物。 让游客在艺术家打造的彩绘餐厅里用餐,让你安静地享受食物的原汁原味,慢慢地感受到餐桌上普通的蔬菜也变得美丽、赏心悦目。 艺术品。

艺术彩绘餐厅内饰

新鲜饭菜

理解和感受

◆一点理解:土狗的社区建设是地方社团、居民、台湾艺术团队、艺术家等多元主体的不断融合; 元素通过实践与创造,让艺术与乡村紧密互动、互助; 土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社区建设过程,全民参与乡村改革设计,挖掘社区文化内涵,以乡村美术馆为艺术媒介和乡村文化平台,与田园风光相结合。环境,发展新乡村美学,重塑最美新家乡。 在此过程中,注重村民的参与过程和认同感,通过亲身实践唤醒人们对土地的热爱,让人们有故事可讲。

◆一些感想:乡村不仅限于生产、规划、改造,还需要教育、医疗、养老、环境、审美等诸多领域的建设; 青年的关注和承诺。 乡村可持续发展要放慢脚步,清醒思考,更多关注村民的现实需求和软方面的建设。 希望更多的专业领域人士了解农村,愿意回到农村,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然后以无畏的勇气和热情投身于这片充满未知健康的土地。 友善的村民与一望无际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那么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台湾乡村调查的故事

说起台湾岛,脑海中浮现的要么是“两岸统一”、“蓝绿阵营”、“经济盛衰”等看似遥远、人人都能谈论的政治话题,要么是“阿里”山》、《日月潭》、《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周围人经常发帖的山水文化旅游景点,还有《夜市小资》、《康熙来了》、《志玲姐姐》这些生活通过屏幕的交谈逐渐变得熟悉。

但凡是到过台湾深度游的人半子沟村移民开始了,往往都充满了更丰富、多层次的体验,更像是一次“心灵之旅”,或者是一次意想不到的“修行”。 看来我们带着期待出发,带着种子回来。 然后,我们希望播下这颗种子,等待它发芽,慢慢成长。 这或许就是台湾之行的魅力吧。

六月,六人从宝岛西线一路南下,旅行了六天,采访了六个地方,与一群年轻人谈论台湾的乡村发展和社区建设,收获了很多故事。 感谢天时地利人和的安排,感谢遇到的每一个人。 我们希望用我们的知识去描述一些不一样的台湾故事,展现一群感动我们、尊重我们的人。

台湾乡村巡查故事陆续分享中,敬请期待

● 故事一:眷村就是家

● 故事二:芦竹南歌

● 故事三:老家咖啡的哲学

● 故事四:竹山镇文创青年

●故事5:淘米仍然是神话?

● 故事六:艺术照亮的土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8799918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https://yiminshijie.com/n/464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