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移民 《灵农往事138》渠口农场库区移民建设灵武农场概述

曲口农场、库区移民安置及灵武农场建设概况

崔殿龙

我们回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珍惜现在;铭记今天,是为了继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你走进西北第一家国有农场——宁夏国营灵武农场,你会看到果园里花果飘香,田野里纵横交错的沟渠和林网,忙碌的收割。农田里的机器,还有铺着地毯的晒场。 金黄的稻谷和玉米又是丰收的景象。 307国道、银灵武高速公路穿过农场。 农场内的银西高铁建设也已接近尾声。 原农场18号、19号地块已成为灵武市新区。 灵武体育馆、图书馆、英才学校、第四中学、第五小学、第二幼儿园、公安局、检察院、法制处、武装部、医院等单位已入驻该区域。 农场工人原来居住的土坯房也被改造成楼房。 学校和幼儿园里都能听到孩子们的歌声和笑声。 道路平坦,街道整洁。 农场每周三、六、九设有交易市场,产品种类齐全。 万事俱备,人来人往,一派繁华景象。 许多中老年人在广场上做健身操、下棋、打牌娱乐。 孩子们在空地上玩耍。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下,女同志们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 农场面貌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禁让人思绪飞扬,心旷神怡。

国营灵武农场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各地军垦官兵、浙江志宁青年、退役军人、“上山下乡”知青的贡献”,高校毕业生,努力奋斗。 曲口农场水库的勤劳、踏实的移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灵武农场志》第31页记载:“1967年1月4日至24日,第一批工人到达曲口农场,2月13日至17日到达第二批。两批共103户,共搬迁745人,其中职工198人。” 虽然只有几十个字,但却记载了库区的移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建设者一样,为灵武农场和宁夏垦荒事业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8年,为了治理黄河、造福人民,国家开始修建青铜峡大坝,为蓄水、发电和发展灌溉创造条件。 根据当时国家批准的设计规划,中宁县原曲口人民公社的广屋、曲口、铁通、枣园新曲哨、万潭等地为洪涝地区,属于规划安置区。库区。 195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批准成立国营曲口农场,目的是安置浙江志宁青年和青铜峡水库区淹没区的部分移民。 1965年,曲口农场的部分插花员工被安排到农垦系统相关单位。

1966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批准,原曲口农场郭家大湾、董家山嘴子生产队的498名移民搬迁到青铜峡国营莲湖农场。 曲口堡、湾潭等4个生产队的745名移民搬迁到灵武国营灵武农场。 1967年,修建青铜峡水利工程,蓄水发电。 许多农田被洪水淹没,剩余的土地变得更加盐碱化。 此外,自然人口急剧增加。 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批准,2315人被转移到石嘴山地区剑泉农场。

家有金银,不如己家穷。 起初,家乡的人们不愿意搬家。 毕竟,这是我们祖先世代赖以生存的家园。 如此背井离乡,怎能不让人心碎、悲伤? 中宁县政府和国有曲口农场、国有灵武农场的拆迁干部做了大量工作。 百姓们听从了政府的动员,响应了政府的号召。 为了让青铜峡水库早日发挥功效,民间发扬“抛开小家、服务大家、报效国家”的精神,除了默默承受这一切,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听政府的话”,几个数字,几个字,蕴藏着多大的勇气和责任!这就是我的同胞!这就是曲口地区的人民!

1967年1月至2月,曲口农场库区移民分两批来到国营灵武农场,被安置在一、二、三、四站9个农业生产队和3个园艺队。 所有成年员工及其家属均从事农业、园艺、畜牧业生产,学生就近就读中小学。 刚搬到农场时,村民们只能暂时住在腾出的简易房、仓库和闲置棚屋里。 随后,各站各队为曲口农场库区移民修建了新房。 这些土坯平房为土木结构。 地下基础用石浆灌浆,上部用青砖砌成。 墙壁是用土坯砌成的。 它们整齐地排成一排。 各家各户都挨着。 每间房屋面积约18平方米。 米量大的,二人一间一间,三四人一间一间半(一间屋分为两间半),五口之家一间。或以上将给予两个房间。 六七户人家住在一排没有院墙的房子里。 邻居和村民经常走来走去,热闹非凡。

从此,曲口乡亲们在灵武农场扎根,很快融入了这里的文化和生活。 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曲口乡亲们教灵武农场的员工如何用烤箱烤馒头。 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竞相做馍馍、煎饼,丰富了农民工的美食。 文化生活。

他们在国有灵武农场生产建设的大潮中,与广大干部职工一起参加灵武县大规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 他们先后参与了东大沟、西大沟的疏浚、灵武大河子泄洪沟的管理,还开展了黄河防洪堤加高加固等应急任务,参加了场地准备、田间作业等艰苦工作。搬迁。 在国有灵武农场实行农业生产大承包前的几年里,他们总是早出晚归,在星月下奋战在第一线,挖沟渠,挖一排排田地。头发,挖田埂,收割稻麦,在向日葵田里劳作。 玉米地、玉米地、高粱地里间伐、播种、除草……农场的每一条沟渠、每一片农田、每一个晒区、每一个猪舍、每一个果园都洒满了辛勤劳动的果实曲口人的。 汗。 每个人都在各自的行业默默无闻,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冬天来了,夏天来了,太阳升起,落下。 曲口农场库区移民定居灵武农场已有50多年的历史。 曲口人在各行各业辛勤耕耘,涌现出许多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人。 灵武农场纪检书记崔殿才同志1970年1月从兰州部队复员来到农场工作。 在25年的党工作生涯中,他兢兢业业,一心一意,默默无闻。 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 当好日常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 先后协助领导六个党委。 他工作努力,工作严谨,团结同志。 多次被评为灵武农场、灵武市、宁夏农垦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专职工作者。 武装干部,宁夏农垦系统十佳党务工作者之一。

张文华从生产队选拔到卫生院工作,并提拔到生产队担任领导干部。 他热爱运动,在农场工会工作多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农场工会在各项体育、文艺活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好的名次和成绩与张文华同志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 担任畜牧服务公司副经理的赵学敏同志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努力工作,勤勤恳恳,工作顺利建设移民,圆满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曾任农贸公司经理的王银川、曾任园林公司经理的李天智等同志,发挥自己的才能,引导商业员工、园林工人积极从事承包经营,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崔启山、李建华、卢长仁、袁昌利、杨胜芳等曾工作在农业生产战线的同志,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为职工服务的日常复杂、繁忙的基层管理工作中。 他们始终为员工着想、为员工服务。 群众办好事、办好事,受到生产队工人、农场领导的好评。

崔岐山同志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名勇敢的志愿军战士。 1955年10月,他退伍回到家乡。 曾任渠口湾潭村农业初级合作社社长。 1967年移居灵武农场,历任农六队、农三队、粮范队党支部书记。 他弘扬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带领工人群众改变农场面貌,担负起农业生产的重任。 他在农场的田野上留下了一连串坚实的足迹,他雄伟的身影在风雨中来来去去。

1984年2月,袁昌利、杨胜芳出席宁夏农垦局先进代表大会,被授予先进生产者称号。 农一队第二批女工朱秀珍、曹月英带领女工走上生产线,吃苦耐劳,勇敢担当重任。 他们的队伍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农场队伍。

崔林同志(我的父亲)工作在农机战线,工作勤勤恳恳,精心修护、爱护农机,全心全意为农机事业献身。 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熟练的业务素质,他一直担任机车指挥员。 其所属的车辆队一直是农机战线上的先进车辆队。 1984年5月,被自治区农垦局农机战线先进代表大会授予先进车辆队伍称号。

易展三年级毕业生梁松山从一名普通拖拉机手成长为机车队长、拖拉机耕种队长、生产队长。 曹秉林从机械化农耕队选拔出来,担任汽车队司机。 他工作努力建设移民,跑得快,在交通线上奔跑。 农二队机械化农队队员董天真自学焊接技术,成为农场一名优秀的焊工。

曾在农场教育系统工作过的赵奇、赵林、王子强、崔殿东、魏子成、赵杰等同志一直是农场教育系统的骨干力量,为灵武农场培养输送了一批批优秀学生。 。

李玉霞、崔殿成、黄金杰等园艺队同志亲自管理、亲自培育每一个新鲜苹果。 想起来那甜蜜的味道似乎还在舌尖。

在畜牧行业工作的商金山、朱旭汉、刘万晶、赵建才等同志,不怕脏、不怕累。 他们严格执行科学的养猪方法,让大家吃上安全可靠的“岭农”牌猪肉。 1978年2月,尚金山同志出席宁夏回族自治区农场农业学习大寨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被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如今,曲口库区移民后裔也成为农场建设的支柱,其中包括灵武农场副经理杨继红、农场办公室原主任、现任党委书记、经理、经理袁金山等。农垦物资公司董事长)、崔学勇(农业公司财务科科长)、曹文军(农业公司第一分公司经理)、曹海峰(农业公司第二分公司副经理) 、崔雪峰(农六队党支部书记、队长)、崔霞(农牧公司饲料加工厂厂长)、石永春(农五队生产队长)等同志继承继承了父辈勤劳、勇敢、踏实、奉献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崔晓科同志,1981年出生,子承父业,从事农机运营服务。 2017年,参加“灵武市农机操作手技能大赛”,获得仓库转运第一名、全能比赛第二名。 2017年,参加全国农机操作手大赛,获得百强荣誉。 证书体现了他对农机的朴实执着、大度和洒脱的情怀。

曲口农场的员工在各行各业竞逐,为灵武农场增添了辉煌。 当然,国家并没有忘记水库移民。 为妥善解决库区移民生产生活困难,促进库区和移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对大中型农村移民实行统一的后期扶持政策。从2006年7月1日起,全国大小水库每人每年领取600元,连续20年。

由于曲口农场库区移民身份为非农业户籍(城镇居民),个人不能享受国家移民扶持政策,但这部分资金可以用于发展公益事业。 2007年,灵武农场决定在原有宅基地上改造西园小区。 新小区建成后,由于缺乏资金,无法解决小区中心广场和道路硬化问题。 该农场向农垦总局相关部门申请帮助,农垦总局最终批准拨付库区移民安置工程资金46万元,缓解了农垦房建设资金短缺的压力。 项目竣工后,西园社区门口立起了一块项目招牌,上面写着金字“灵武农场水库移民安置项目”,这也体现了曲口库区移民对灵武农场做出的贡献。

回望过去的岁月,我们在失去中得到,在遗憾中感恩,在悲伤中快乐。 国有灵武农场永远是曲口库区移民的第二个家。 是她让我们曲口人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将使我们曲口人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移民建设调查问卷_建设移民_移民建设精神是指什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8799918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https://yiminshijie.com/n/5317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