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赏析(优美散文摘抄欣赏)

给匆忙走路的人

严文井

我们每每在一些东西的边沿上经过,因为匆忙使我们的头低下,虽然已经往返了若干次,还不知有些什么曾经存在于我们身边。有一些人就永远处在忧愁的圈子里,因为他在即使不需要匆忙的时候,他的心也是俨然有所焦灼。如果稍微有一点愉快来找寻他,也只能是由别人的提醒叫他偶然反顾到自己那几个陈旧的小角落,而这些角落的许多情景于他也是模模糊糊的。这种人的惟一乐趣就是埋首于那贫乏的回忆里。

这样多少有点不幸。他的日子同精力都白白地浪费在期待一个时刻上,那个时刻对于他好像是一笔横财,那一天临到了,将要偿还他失去的一切。于是他弃掉那一刻以前所有的日子而无所作为。也许真的那一刻可以令他满足,可是不知道他袋子内所有的时间已经接近花尽了。我的心不免替他难过。

一条溪水离开它保姆的湖泊启程时,它就喃喃地,冲击地,发光地往平坦的地方流去。在中途,一根直立的芦苇可以使它发生一个漩涡,一块红砂石可以让它跳跃。它不怕时间像风磨一样转,经过无数曲折,不少别的细流汇集添加,最后才徐徐带着白沫流入大海里。它被人赞赏,决不是因为它最后流入了海。它必然要入海。诗人歌颂它的是闪光和青春;哲学家赞扬它的是力量和曲折。这些长处都显现在它奔流过程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个终点。终点是它的完结,到达了终点,它已经没有了。它永远消失。

我们岂可忽略我们途程上的每一个瞬间!

如果说为了惧怕一个最后的时刻,故免不了忧虑,从此这说话的忧虑将永无穷尽,那是我们自己愿意加上的桎梏。

一颗星,闪着蓝色光辉的星,似乎不会比平凡多上一点什么,但它的光到达我们眼里需要好几万年还多。我们此刻正在惊讶的那有魅力的煜人眼目的一点星光,也许它的本体早已寂冷,或者甚至于没有了。如果一颗星想知道它自己的影响,这个想法就是愚人也会说它是妄想。星星只是静静地闪射它的光,绝没有想到永久同后来。它的生命和智慧就是不理会,不理会得失,不理会自己的影响。它的光是那样亮,,我们每个人在静夜里昂头时都发现过那蓝空里的一点,却又有多少人于星体有所领悟呢?

那个“最后”在具体的形状上如同一个点,达到它的途程却如同一条线。我们是说一点长还是一条线长呢?

忽略了最完全最长的一节,却专门守候那极小的最后的一个点,这个最会讲究利益同价值的人类却常常忽略了他们自己的价值。

伟大的智者,你能保证有一个准确的最后一点,是真美,真有意义,真能超过以前的一切吗?告诉我,我不是怀疑者。

不是吗?最完善的意义就是一个时间的完善加上又一个时间的完善。生命的各个细节综合起来才表现得出生命,同各个音有规律地连贯起来成为乐曲,各个色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成为一幅画完全一样。专门等待一个最后的美好时刻,就好像是在等待一个乐曲完善的收尾同一幅画最后有力的笔触,但忽略了整个乐曲或整幅画的人怎么会在最后一刻完成他的杰作?

故此我要强辩陨星的生命不是短促的,我说它那摇曳的成一条银色光带逝去的生命比任何都要久长。它的每一秒都没有虚掷,它的整个存在都在燃烧,它的最后就是没有余烬,它的生命发挥得最纯净。如果说它没有一点遗留,有什么比那一闪而过的美丽的银光的印象留在人心里还要深呢?

过着一千年空白日子的人将要实实在在地为他自己伤心,因为他活着犹如没有活着。

(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严文井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赏析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童话作品有:《南南和胡子伯伯》(1943)、《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1949)、《蚯蚓和蜜蜂的故事》(1950)、《三只骄傲的小猫》、《唐小西在下一次开船港》(1957)、《小溪流的歌》;杂文集《关于鞭子的感想》;游记作品《印尼,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主要著作被收录在《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日常人总是行色匆匆,总是等待那虚幻的未来,作者为这种人难过,觉得他们是不幸的。一条小溪迸发着,最后流入大海。在奔流的每一刻,它每时每刻闪着光,展示着它的力,它的旺盛。小溪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所以我们岂可忽略我们途程上的每一瞬!原因有两点:一是人不能因惧怕最后而终日忧虑。要向天幕上的星星,静静地闪射自己的光,不理会将来,不理会自己的影响,每时每刻都活出精彩的自己;二是人们不能保证所说的“最后”是否真美,真有意义,真能超越以前的一切。和漫长的人生旅程来比较,“最后”是短暂的,是不确定的,所以与其去等一个不可知的未来,不如活好最大最长的一节。所以人应该学习陨星,燃烧生命的每一刻,将它的生命最纯净的发挥。这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自己的影响。

文章结构清晰,写常人,写小溪,写星星,再加道理论证,简洁集中阐述观点,但看似简单的文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很多人往往将希望寄托给未知的下一刻,而忽略当下的每一刻,表面上好像有远见,高瞻远瞩,实质上好高骛远,愚蠢至极。人应该活在当下。

文中的几处道理分析一环扣一环,很是亮点。特别是原因二的论证。运用比喻的手法比较“最后”和“达到它的途程”,后又把人生比作听曲和看画,既准确又形象,让人一看即明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8799918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https://yiminshijie.com/n/73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