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移民到上海赚了 首批三峡移民的昨天和今天

来自湖北日报的图片显示:秭归县茅坪镇杨桂店村谭德勋一家,被称为三峡地区第一户搬迁家庭。

图为:谭德勋虽然去世了,但他的妻子和子孙都住在一栋崭新漂亮的楼房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图为:1993年3月11日,在这个临时帐篷里,叶兴平成为了母亲。 图为:叶兴平的女儿现在正在上大学,她和丈夫孙烈奎在新家里幸福地生活着。

图为:1岁的韩松和5岁的妹妹(右)从三斗坪镇东岳庙村乘车离开家。

图为:韩松(右)今年20岁,中专毕业后在上海工作。 妹妹韩露(左)中专毕业后在重庆打工。

图为:1993年9月,三峡坝址中宝岛最后一座民房被拆除。

图为:1996年10月,秭归县茅坪镇率先从地图上消失。

图为:如今的三斗坪镇中堡村,掩映在美丽的绿树之中。 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安居乐业。

图为:1993年2月中旬,中宝岛村四组71岁的周祖新在自家新拆的老屋前。

图为:周祖新今年90岁了,在女儿女婿的照顾下幸福地生活着。 图为:篮子里的女孩名叫谭小梅。 搬家时她才一岁多。 右边是她的祖母。 图为:背着篮子的谭晓梅如今已经20多岁了三峡移民到上海赚了,奶奶85岁还健在。

图为:搬迁前三峡移民到上海赚了,郭桂林牵着马在中宝岛上供游客拍照,每张照片收费5元。 图为:搬家后,郭桂林在当地开了一家手表店,女儿长大后在深圳打工。

文/大巴山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3年2月,三峡工程前期最大工程——茅坪溪泄洪保护工程开工建设。 这是三峡大坝右岸秭归县茅坪镇三溪村、茅坪村,以及原宜昌县三斗坪镇中宝岛村、新生村部分群众开始搬迁的标志。同时由于施工需要。 ,拉开了三峡数百万人大规模迁徙的序幕。

一晃,19年过去了。 如今,他们当中,婴儿已成长为20多岁的青年男女; 年轻人已成为爷爷奶奶; 老人有的还活着,有的已经去世了……一开始,这里的人们都在为支持国家重点工程而努力。 施工一经动员,就轰轰烈烈地进行,抛下小家庭,照顾大家,带着儿女匆匆搬家,展现了抗战时期人民支援抗战时的自我牺牲精神。八路军与日军作战。

当时,我作为第一个深入现场采访的记者,有幸亲眼目睹并第一个报道了当地群众如火如荼地启动“三峡百万搬迁工程”的感人场面。 。 现在,相当于60层高楼的三峡大坝巍然耸立; 相当于10座大亚湾核电站的发电厂发电量; 世界上最大的船闸每天起降数百艘船舶通过落差113米的如路坪湖; 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服务社会每分钟收入3.85万元; 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原煤5000万吨,将强大的电能输送到长江南北; 洪水每年威胁长江中下游数千万人的生命财产。 它也被驯服了……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已经竣工,该工程所追求的防洪、通航、发电等巨大社会效益正在全方位展现!

但是,人们没有忘记那些为三峡工程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特别是那些背井离乡、奔赴外地支援三峡工程建设的人们。 今年4月下旬,记者有幸再次来到这里。 由于时隔多年,我们只能从众多背井离乡的人们身上找回一些记忆。 但这就足够了,足以让人回想起当年的难忘经历,足以重新燃起人们当年对他们深深的敬意。 因为他们和三峡的建设者一样,也是建立三峡大坝历史丰碑的英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8799918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https://yiminshijie.com/n/5068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