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移民 今日思“我们的老祖宗是南京人……”明初汉族移民入滇小史

1、今天想,“我们的祖先是南京人,明初汉族移民云南的历史。在大多数云南汉族家庭,如果家里有一本老家谱,老人一定会拍拍家里的灰尘。”家谱告诉你:“我们的老祖宗是从南京来的”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也是我们今天了解云南历史文化时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云南,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南京,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来? 他们什么时候来的? 他们是怎么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问题的背景。丨以前云南汉族老妇女的服饰还保留着明初的风格1移民:重温历史中明初云南问题的解决。 其实,“我们的祖先来自南京”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明朝是云南历史上的转折点,也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2. 它发生在这个阶段。 我们先来看看移民的前奏。 1368年正月,朱元璋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正式建立明朝。 虽然中原已经平定,但云南地区仍然支持元氏,誓与明朝抗争。 起初,朱元璋认为云南地处偏远,无法使用军队,试图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统一。 明朝五次派使者到云南劝降。 使者两次被杀,劝说无效。 投降云南屡屡失败,朱元璋无奈,决定武力夺取。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八月,朱元璋颁布征讨云南的圣旨,命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蓝玉为征南副将军,穆英为副将。征服南方的将军。 当年9月,30万兵马从南京出发,分两路,从北、东向云南进军。 大军南下,一路如断竹。 洪武十五年正月,即西征5

三个月后,昆明城被攻破,三个月后(洪武十五年二月),大理城被攻破。 至此,云南全境已基本平定。丨朱元璋平定云南后,明政府尝试将中原统一的行政体制运用到云南的治理上。 但云南的民族、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内地存在巨大差异。 云南少数民族占有绝对优势。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领袖,组成自己的部落,并武装起来。 往往明军一经过,当地各族就会乘空而起反抗。 这样一来,将大陆的政治制度套用到云南地区无疑是行不通的。 鉴于此,明朝政府调整了对云南的管理规划。 首先,大量撤县、并地。 比如现在的昭通市、曲靖市大部分划归四川管理,曲靖市东部划归贵州管理。 调整后,云南行政疆域大幅缩小,管理

4、政府压力大大减轻; 行政布局调整后,接下来实施“固土流治”计划。 这里的“土”是指元朝任命的土司、土官、土边,“流”是指朝廷任命的流官,其性质与内地一致; 三是改变云南人口结构,“移民云南,发展生产”。 这就是明代大规模移民入滇的历史背景。 2 军事移民和军事定居点 这些移民是如何进入云南的? 云南与中原相隔万里。 在古代,马匹和邮件都缓慢的时候,迁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性质上看,进入云南的移民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军人移民、罪犯移民和民间自发移民。 军事移民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移民策略。 事实上,从洪武十四年明朝出兵南下开始,明初云南大迁徙的序幕就拉开了。从洪武初年到洪武末年(公元

5、公元1381年至1398年),朝廷实施了两批军事移民。 第一批是平定云南战争结束后跟随暮英驻军和初步设立哨所的军事移民; 又因民族叛乱、征伐陆川(今瑞丽地区)而形成的另一次大规模的“驻守听征兵”的军队和军事移民。 南征军大军回朝后打仗移民,南征右副将穆英率领九万士兵留在了云南。 然而,如此强大的军队仍然不足以平息各族的反抗。 与此同时,守军的粮库也告短缺。 面对如此难题,穆英司令也陷入了困境。丨这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杨家的家谱。 最后一次修订时间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6、家谱记载了洪武初年定居施甸的杨氏男性祖先的世系。 杨姓后裔认为,他们是明初从应天府迁居此地。 迁徙的最初目的是保卫祖国边疆。 不过,他很快就找到了解决办法:云南地大物少,土地很富饶,但缺少会耕种的人。 这只是人。 如果有一批专门种粮的人,就不用从京城千里迢迢运粮了。 1386年,他将这一想法写成奏疏,上呈朝廷。 朱元璋看完大喜,赶紧召傅友德进京,准备征兵。 1387年,朱元璋派人到四川购买1万头健康牛。 就这样,战士们从北路浩浩荡荡地赶着牛群来到了云南。 这群士兵的主要任务不仅是打仗,打仗后还要拉牛耕地。明朝洪武年间曾多次出兵云南。

7、团队总人数15万人。 由于军事征伐的特殊性,这一时期的移民几乎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来自中原和江南的移民。 明朝中后期,朝廷对云南的军事移民逐渐减少。 万历年间除“三征陆川”和抗击缅甸东吴王朝西侵之役外,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征兵活动。 3 是“罪犯”还是民族英雄? 第二种移民方式是罪犯移民。 这样的人数量无法统计,但他们也是明代“新云南人”的成员。 所谓罪犯移民,就是将触犯国家法律的人驱逐出家乡,移民到其他地方。 这是除死刑之外最严重的刑罚。 自秦汉以来,对刑事移民的处罚就已存在,历史上又称“流放”、“遣送”、“刺杀”、“贬谪”、“免职”。 明代法定刑罚制度就是“鞭打致死”的五刑制度,即有五种刑罚。

打仗移民_战时移民_移民大军

八、处罚方法,其中流放分三级,即流放两千里、两千五百里、三千里等,均百杖,不拘役。 与明朝以前的历朝相比,明朝进行了最大规模的征用。 明朝两百多年来,征用法律法规不断发展,相应地,罪犯向外迁徙也不断不断。 被流放、流放军队的人,一般都去“硝烟、极边、边防”的地方。 云南不仅是明朝的最边缘,也是当时著名的雾霾地区。 占据很大比例。丨清平洞位于保山市施甸县遥观镇。 1583年,明朝廷命邓子龙等率军前往云南抵御缅甸东吴军的入侵,并在此击败了明朝缅军。 最早的内陆官员迁云南的案例发生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监察御史张良因罪迁云南府。

9、作为儒学教授,明军平定云南才半年。 后来平定云南的“南征将军”傅友德被朱元璋赐死,他的家人也被流放到云南,一直生活至今。 历史的沧桑总是令人唏嘘。 明代,被流放、流放到云南的“罪人”包括朝廷重臣、富商、文人、能工巧匠。 这些人被迫远离家乡,在通往云南的漫长道路上他们一定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路上充满危险,旅途充满意外,途中死亡的人不计其数,而坚持下来的,大多都是身体强健的人。 这些人来到了云南打仗移民,或者去了更远的边疆,在边疆保家卫国,一生当兵; 或爬上荒凉的高原,开山开坝,辛勤劳作,用收获丰富自己寒冷的生活; 讲座,用思想的火花重构人生蓝图丨明代建筑此外,明代

10、进入云南的还有“非官方”自愿移民,如为躲避徭役而背井离乡的移民、因连年战乱和自然灾害造成的难民、各地经商定居的商人等。 这些移民进入云南,加入了开发云南的阵营,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昔日的异乡,今日的故乡 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云南后,很多人意识到回到家乡已经无望,于是准备死在这里。 许多人仍然期盼着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试图寻找走出云南的出路,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如“宋邮局写诗”、“刘进三去云南千里”等。千里寻父”、“杨状元被送去部队”等等。 千里之外,险峻茫茫,回不去的人,只能安定下来。 有条件的人都用文字记录了这次大迁徙的全过程,并记录了远祖的名字,以确保血缘清白,血统不乱。 它成为一棵家谱。 文盲们只好将祖先的故事口口相传给后人,希望子孙永远记得自己的根在哪里。 不管怎样,这些远离故乡的汉人已经成功落叶归根,不负先辈们的使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8799918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https://yiminshijie.com/n/459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