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移民浙江 长兴:“河南村”的传奇

浙江在线-长兴新闻网4月13日消息 截至2010年,长兴市户籍人口约64万,其中20万余人来自河南省信阳市光山、罗山、商城、固始、新县、潢川等县。后裔主要是光山、罗山两县,也有少量信阳以外的河南移民。

原信阳村民多聚居村内,形成多个“河南村”。 他们还保留着家乡信阳的风俗习惯,说着家乡话。 在人口融合的过程中,一些当地人也学会了这种独特的方言。

为什么那么多人从信阳迁移到长兴? 据信阳当地世代相传,他们的祖先早年因自然灾害迁往长兴定居,受到政府鼓励。

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李秀成、李世贤攻打长兴,到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淮军李鸿章收复长兴,长兴仍战事频繁,持续了四年。或五年,民不聊生。

战后,又一场疫情席卷长兴西南部、长兴西南接壤的安吉、孝丰县,以及安徽省广德县。 长兴人口从战前的36万多锐减到战后的20万多,广德县和孝丰县的影响更为严重。

江南是清廷重要的赋税区和主要产粮区。 因此,有人主张“欲恢复元气,必先耕农”。 给予优惠条件,如“插记划田,定界如山”(无主田多,由移民自行分割)、“以房为家”(移民入住即有产权)流行病导致的空房子)。

招商局的政策鼓励,带动了长兴那么多河南移民。 河南光山、罗山等地流传着“宁可南行一千(里),不如北行一日”的说法。 为什么南人对移民有这样的看法? 因为很多光山人和罗山人都认为他们的祖先来自南方。

据旧书及相关史料记载,元末罗山是农民起义的发源地之一。 战乱让罗山的人口锐减,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幸存者。 明朝洪武年间,官府强行将江西大批百姓迁往湖广(湖南、湖北)以北和河南罗山、光山一带。 史称这次人口大迁徙为“江西填湖广”,因为光山与湖广接壤,且人口稀少,自然是被“填”的对象。 至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罗山县人口仅2858人。 为此,政府从江西、湖北迁入了大量人口。 以上人口变化表明当时光山、罗山的人口主要来自江西和湖北,清代从湖北移民的人口祖先也在明代洪武年间从江西迁入湖北.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光山和罗山虽然地处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带,但其文化传统却与同区周边地区不同。 东部的潢川和西部的信阳读音更接近中原北部,而光山和罗山的读音更接近楚国。 祭祀方式取材于当地的传统习俗和对祖籍江西的怀念。 例如,重大节日要将整头猪祭祀祖先(或用猪头、猪蹄、猪尾代替),猪头朝向东南,以示对祖先的尊敬。 尊重。 但是今天,人们祭祀祖先时,都不知道猪头朝向东南方。

河南淅川移民_河南移民浙江_河南光山县移民溧阳

当很多人在迁居地无法生存而逃离时,他们的第一选择就是回到祖籍江西。 明末,大批人逃往江西。 清同治三、四年间,大批罗山、光山逃难者途经长兴。 他们发现这里靠近太湖,水草丰美,是鱼米之乡。 因此,先民们在湖边和山脚下建造茅草屋河南移民浙江,开荒耕种。 开始同居。

语言是一种声音文化。 现在居住在长兴的“信阳人”,单从语言的使用,就可以断定他们与豫南光山、罗山的联系(不包括后天学方言的本地人)。 例如,长兴的“信阳人”称“父亲”为“大”(音),称“叔叔”为“小老”,称“兄弟”为“柴”(音),称自己的妻子为“我家” . 《李》《我家老麻子》《打架》叫《挑框》《爆米花》叫《斗米子》《欺负》叫《捉我龟》《衣兜》叫《河跑》 ”(音)等等,来形容孩子调皮捣蛋、调皮捣蛋,人们会说:这孩子真是个“怪人”(音)! 这与河南光山人、罗山人所说的如出一辙。 在长兴,河南信阳一些人口密集的乡镇,开会甚至干脆用“信阳话”。

还有一点,长兴信阳人至今还保留着罗、广两县特有的风俗习惯:堂上悬挂“祖昭穆神像”、“天地君亲师”; 亲人病逝需要举行隆重的葬礼——歌唱; 过年,吃年夜饭前,要烧纸给祖先磕头; 光山县农历正月十五,要给祖坟送灯。 ...

经历了150多年的风雨,长兴的“信阳人”依然沿袭着故乡的传统习俗。 中原文化在江南扎根,与江南文化交融,显示出中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本文转载自《老黄说事》河南移民浙江,稍作修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8799918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https://yiminshijie.com/n/416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