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学(我们需要正确的失败学)

网络上有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比起成功学,我们更该学习“失败学”。“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从挫折中走出来、在失败中站起来,不忘失败、不怕失败,便是生活的强者,便是奋斗精神的意义。

可以说,人人都害怕失败,但是没有失败的锤炼,你就不可能成长。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是没有失败的打磨,你很难获得成功。

01

现在,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成功学,但是却没有“失败学”。

成功学源远流长,代表人物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卡耐基,在中国的理论源头就更早了,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就有浓厚的成功学味道。

但是,毫无疑问,失败学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美国人最激进,把失败学列为军人必修课,每次打仗前后都会投入很多精力来研究失败案例,即便是作为普通人,相信大家也有过阅读、分析失败案例的类似经历。

因为经过多年的摸索,人们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成功学很难带来真正的成功,失败学却能避免彻底的失败。

在我看来,失败学的最大意义,还不在为通往成功之路供应教训,而在于教导受众应对失败的态度,以及重建失败与成功的关系。我们都该听过那句台词:输不丢人,怕才丢人。对待失败,正当如此。

02

社会缺乏对于失败的关注,以至于太多人只对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做准备。

然而,青年人正处于犯错成本最低的时候,绝佳的“试错”时间中,更应该去尝试、去犯错,去找面对失败的方法论,总结经验,提升自我。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获取逆境磨砺的馈赠是一门学问。

比起早已泛滥的成功学,我们更需要失败学。

我们没有时空穿梭机,这种从容的心态需要我们对失败有正确的认识,需要不断从逆境中爬起来前行的经验。

没有谁的人生不值得过,财富、名誉,这些成功的战利品,都是某段经历的附属,从来不该是支撑生命的条件。

高考、考研、学习、工作、创业……此刻的你可能很难,甚至感觉天要塌了,但别崩溃,多年后回头看,这可能只是一次发挥失常的考试。

我们呼吁失败学,不是想要责怪年轻人的心理如何脆弱,只是想要告诉你:

荒芜是生命的本态,你那么闪闪发光,真的不必为一时的黑夜哭泣。

当你在若干年后某个悠闲的下午,回想起自己曾经的努力和放弃,曾经的坚韧和忍耐,曾经的执着和付出,曾经的汗水和泪水,那是怎样一种感动和庆幸,怎样一种欣慰和尊敬。”

03

社会、老师、家长不停地引导孩子“有志者事变成”,实际上成功有实力、运气、情商等多重因素,不是空有一腔热血,就能成功。

失败其实是认识自我的一条必经之路,因为失败,让我们知道自己能力的限度,兴趣的限度。失败是一个信号机制,提醒我们该扔弯的时候扬弯,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部视放弃、鄙视失败,也不必过分强调坚忍不拔、坚定不移、决不放弃。战胜自我,如果一个人的方向都错了,为什么还要绝不放弃?很多时候,放弃是一种止损机制。

另一个可怕的“失败观”就是成功标准的单一化,一个社会哪有那么多成功人士?那么多马云、那么多郎朗,那么多姚明?

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如果一个人选择“放弃成功”,也未必是坏事,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课。

一个朋友对我说: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接受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这一点之后,正确的教育观是什么?不是非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参天大树,而是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一棵美好的小草,一棵健康的小草。大部分人可能天就都很普通,促是他的兴越爱好个性,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所谓的比较优势,不是说你一件事情干得比所有人都好,而是在你自己能干的所有事情中,哪件事情能够干得最好。哪怕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比如做饭、化妆,你知它做到极致,也可以成为你的亮点。

你看,孔子是失败的,老子是失败的,柏拉图是失败的,苏格拉底也是失败的。从经典中读懂的人生,正是失败的人生。

贫莫忧愁富莫夸,谁是常贫久富家。面对人生的失败,心若在,希望就在,虽然人生未必豪迈,但只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就一定会在失败的废墟上重新挺立起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8799918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https://yiminshijie.com/n/2047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