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行业下行 10年投入2600亿,TCL华星的国产突围路

7月14日晚间,TCL科技公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40亿元至8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至15%年; 预计实现净利润18.5亿元至20.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达6.5亿元至7.5亿元。

与去年相比,这份财报并不起眼。 其背后主要原因是面板行业景气度下滑,公司半导体显示业务业绩同比大幅下滑。 不过,7月份以来,面板价格跌幅出现收敛迹象,行业周期底部已经显现。

事实上,自2009年进入半导体显示行业以来,TCL华星已多次经历行业下行周期。 从过往经验来看,每一次行业低迷都成为TCL筑底逆袭的契机。

对于周期长、回报慢的行业,TCL华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短期盈利和亏损。 自2009年第一条生产线项目立项以来,TCL华星一直在找钱、找人、建厂,同时推动各工厂生产线的升级改造。 已然踏上了“高科技、重资产、长远”的国产银幕突破之路。

这背后是一段“十年磨屏”的曲折故事。

巨人的艰难转身

2009年,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投资245亿元建设液晶面板工厂,正式进军半导体显示电路。 当时,TCL已经是中国第一大、全球前五的电视制造商。 同时还涉足手机、音响领域,在终端电子领域拥有相当的话语权。

但业务做得越多,TCL就越发现主要利润被上游芯片和面板厂商拿走了。 尤其是在电视行业,面板成本占整机成本的70%。 国产电视品牌基本都是给韩国、日本的面板巨头打工,只能赚取非常微薄的利润。 “卖一台电视的利润还不如卖一条内衣”,业内流传着这样的笑话。

此时,国家也正处于产业升级转型的窗口期。 李东生意识到,TCL不能一直只做终端组装业务。 要想抢占电视行业的话语权,就必须掌握面板的研发和制造技术,打造全产业链。 ,突破国内电子行业“缺屏”难题。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

李东生 TCL创始人、董事长

在此背景下,投资245亿元的华星8.5代液晶面板项目(t1项目)正式启动,并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由TCL与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旗下深超科技共同投资。 这是当时国内最高世代的液晶面板项目。

但245亿这个数字确实是巨大的,即使是领先的厂商也很难拿出来。 2009年11月16日,华星8.5G线路项目启动仪式后,为解决华星注册资本庞大的问题,TCL宣布非公开定向增发计划募集资金50亿元。

资料显示,华星初始注册资本为10亿元,TCL、深超科技各出资5亿元,各占50%股份。 不过,根据当时签署的投资计划,2010年6月底前,华兴的注册资本将逐步增至100亿元,未来还有90亿元的缺口。

当时,TCL和深超科技计划再进行三次注资,分别为5亿、5亿和35亿元,合计45亿元。 当时,TCL很难满足8.5代线的长期投资需求,通过增发股票筹集资金是可行的解决方案。

但它只能解决一半的问题。 接下来,还存在建设资金缺口145亿元。 这部分资金只能通过华兴的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解决了钱的问题,剩下的就是技术和人的问题。 当时的液晶面板行业,高端人才基本被三星、LG、索尼、夏普等日韩企业占据。 在中国,只有台湾拥有相对先进的人才和研发能力,大陆既没有技术,也没有人才。

2010年1月16日,虽然华星正式宣布8.5代线项目“启动”,但据时任CEO后来透露,当时其实是“抢跑”,只是象征性的堆砌然后停了下来,因为根本就没有队伍。 整个项目启动困难重重,只能边干活边招人。

庆幸的是,华星在台湾招人的时候,恰巧遇到了台湾面板产业的衰退和亏损,出现了干部冗余。 当时,台湾地区有3家规模较大的面板企业,分别是群创、奇美和友达。 2009年11月,郭台铭创立的群创光电并购奇美,大批奇美人被迫离开。

这个机会正好被华兴抓住了。 以奇美的干部为核心,加上友达和韩国公司,华星开始到处挖人。 这场“挖角”大战一度引起台湾面板厂商围攻。 当时奇美内有传言称“郭栋(郭台铭)说去华星没用,他要买,解雇(解雇)所有叛逃者”。 ”。

但两个月后,华兴仍然招募了70多人,终于可以开始设计厂房了。 此时,工厂开始正式打桩。 在这场抢人大战中,华兴最终从中国台湾招募了200多名工程师,加上大约20名韩国工程师和少数日本工程师,组建了早期的技术团队。 同时,也开始向中国大陆排名前20的大学进行招生。 人们,开始培训新人。

天时地利人和,钱和人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工厂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大家都在等待华星第一条8.5代生产线建成投产。

穿越周期,稳健增长

本来华兴以为有了钱和人,问题就解决一大半了。 结果,华兴工厂一开工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面板生产线上非常重要的一台设备就是曝光机,进口价格在10亿元以上。 2011年3月,华星从日本进口的曝光机刚刚出港,随即遭到当年日本地震海啸的袭击。 曝光机直接浸泡在海水中,不得不寻找新的供应商进行更换。

图/TCL华星官网

交换后,曝光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运抵深圳港。 它在港口被检测出有辐射,在海上漂流一个多月后被允许入境。 当时,华兴每天都开会讨论日本地震问题。 影响。 最终,曝光机比原计划晚了一个多月才到达工厂。 工程师们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最终安装如期顺利完成。

2011年8月8日,工厂开工一年半后,华星首条8.5代线项目终于正式投产。 但直到10月,良品率仍无法提高。 当时生产线一直在找原因,有时说漏气,有时说材质不好。 后来发现主要原因是技术原因,工艺没有调整好,参数不好。

因为当时整个华兴团队来自台湾、韩国、日本,所以组织和协调起来很困难,但是因为团队氛围很好,没有人互相抱怨,而是一起解决问题。 当年12月,良率瓶颈终于突破到可以规模化的水平。 到2012年2月,良品率已达到90%以上。

在不断提升良率的同时,2011年10月31日,华星8.5代线首批量产产品终于出货,TCL彩电业务成为首个客户。 从2010年3月开工算起,经过19个月的奋战,该项目终于进入量产交付阶段。

但对于面板行业来说,完成生产并不意味着可以坐以待毙、赚钱。 甚至可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与许多行业一样,面板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由于生产线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面板价格往往随着工厂建设和生产的节奏而波动。 当各大面板厂商密集开工时,行业往往陷入低迷。 什么时候。

2010年华星首次进入面板行业时,正值行业产能大幅扩张的时期。 每年都有五六家工厂在建或投产。 产能立即过剩,整个行业都在亏损。 2011年10月,华星正式量产后,不少分析师都担心华星能否收回成本。

但李东生坚信,这项投资是值得的,不应只注重短期盈亏。 他简单算了一下,当时整个面板行业的总需求都在增长,年增长率在10%左右。 可以消化过剩产能。

事实上,行业的周期变化很快,华星并没有等那么久。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华星的处境就得到了很大改善,未来几年,TCL华星已经成为TCL的业绩增长引擎。

图/视觉中国

图/视觉中国

2012年10月10日移民行业下行,TCL发布9月份主要产品销售情况公告。 当月华星液晶电视面板及模组总销量达到165万片,约占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的9.5%。 TCL表示,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提前三个月达设计产能,综合良率达95.0%。 而由于9月份全球液晶面板价格上涨,华星光电当月营业盈亏基本达到平衡。

2013年初计算2012年业绩时,分析人士发现,华星不仅没有成为TCL的负担,反而成为TCL的摇钱树,当年实现利润3.15亿元。 据2013年TCL财报显示,全年净利润28.9亿元,同比增长126.7%移民行业下行,华星满产销量成为第一大利润来源。

2014年,TCL实现销售收入975.56亿元,同比增长16.54%; 净利润42.33亿元,同比增长46.73%,其中华星实现净利润24.34亿元,占比超过50%。 此后一直到2017年,华星基本成为TCL的利润牛,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很大帮助。

2018年,华星再次遭遇面板行业低迷,但有了之前的经验,华星不再担忧,而是选择稳步前行,等待下一个景气周期的到来。

TCL年报显示,从2018年第二季度开始,面板行业价格大幅下跌,毛利润空间明显收窄。 华星当年实现营收275亿元,同比下降9.64%。 但凭借行业领先的运营效率和盈利优势,华星当年仍实现净利润23.2亿元,占TCL净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

国内银幕突围战

除了成为TCL的“脊梁”之外,华星的进入也进一步改变了面板行业的格局。 2011年投产之初,华星主要依靠TCL彩电业务吸纳产能,但很快,华星的客户已向海外扩张。 除海信、长虹等国内厂商外,还向三星、索尼等国际厂商供货。

截至2012年9月,华星产品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9.5%,超越夏普成为全球第五大厂商,其中32英寸产品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同时成为第二大厂商中国大陆市场最大的液晶面板供应商,大大增强了国内厂商在面板行业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但当时国内面板自给率仍较低。 尽管华星8.5代产线带动国内面板自给率达到31%,但整个面板行业仍然高度依赖进口。

与此同时,随着销量的扩大,华星的产能很快就会跟不上。 2013年1月至6月,华星产销饱满,液晶玻璃基板产量达64.72万片,基本达到产能极限。

当时面板行业正处于行业的上升周期,华星的赚钱能力开始显现,但距离收回投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着眼于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产业布局,华星并不是等待成本的回报,而是立足于公司和国家对整个面板产业的长远规划,不断启动下一轮产能扩张。

随后的扩张计划就像坐上了火箭,数百亿的投资被扔了下去。

2013年11月,TCL华星宣布投资244亿元建设第二条8.5代线(t2项目),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技术升级,进一步抢占国际高端市场。

2014年9月,TCL华星再投资160亿元建设第6代面板生产线(t3项目),该项目预计2016年底实现量产。此前两条8.5代线主要生产第六代产品线主要针对大尺寸电视液晶屏,而第六代产品线则主要针对小尺寸高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车载显示器。

过去,我国手机行业只能长期依赖进口屏幕。 不过,随着华星、京东方的国产小尺寸面板生产线不断投产,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开始采用国产屏幕。

TCL华星光电生产的柔性曲面屏。图/视觉中国

2015年4月,华星光电第二条8.5代线实现量产。 产能达26万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利润最高的8.5代线。 华星光电成为全球最高端显示器供应商之一。

同时,TCL也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液晶面板-背光模组-整机制造”产业一体化的企业,结束了以往被国际面板巨头“卡住”的历史,并依托在上下游产业协同上,面板行业抵御周期性波动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6年11月30日,华星第11代生产线(t6项目)正式开工。 这条生产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高一代的生产线,也是投资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投资超过400亿元。 计划于2019年初投产。与8.5代线相比,11代线生产更大的面板,主要是65英寸以上的超大型液晶面板。

华星当时建立11代线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弥补中国在65英寸等大尺寸液晶面板方面的短板。 华星光电此前投产的两条8.5代线,主要产品为22-55英寸电视显示屏,国产65英寸以上液晶面板仍高度依赖进口。

2017年11月29日,华星十一代线项目提前1个月完成主厂房封顶。 2018年11月,华星11代线正式投产,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客户的认可。 据TCL 2019年透露,华星是索尼65英寸电视产品的独家供应商。

此外,2018年11月,华星还开始继续押注第二条11代线(t7项目),投资额为426.8亿元。 计划2020年底投产,2021年量产。行业市场份额将提升至全球前三,产区份额将达到14%,仅次于LGD和京东方。

现在,随着国内面板巨头格局逐渐稳定,2022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面板行业的市场份额将超过70%,并逐步突破从LCD面板到OLED面板,从大尺寸电视面板到中小型电视面板。 ,超大面板突破。

十年磨一屏

可以说,TCL华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一块屏用十年”。

但这项投资的回报也令人兴奋。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在疫情“宅经济”的刺激下,面板行业终于摆脱了两年的低迷,进入了长达一年的上升周期。 半导体显示企业迎来高光时刻。

TCL科技财报显示,2021年营业收入1635.4亿元,同比增长113%; 净利润149.6亿元,同比增长195.3%。 作为贡献营收和净利润最多的业务板块,半导体显示业务2021年将实现营收881亿元,同比增长88.4%,贡献TCL营收超过50%,净利润实现利润106.5亿元,同比增长339.6%。

今年推出了搭载华星屏幕的小米10和小米10至尊纪念版。 其中,小米10至尊纪念版屏幕由华星独家供货,成为高端国产手机屏幕的代表。 同时,华星表示,未来将继续布局中尺寸显示器,进军笔记本、平板、车载显示器、折叠屏等产品线,并发力高端显示领域,引领从大尺寸显示领导者到全尺寸显示的升级。

从2021年7月开始,面板行业价格将出现松动,开始逐步下降。 Wind数据显示,55英寸液晶面板价格在2021年6月和7月达到峰值228美元,到12月跌至121美元,半年内大幅下跌100美元左右。 截至2022年4月,各尺寸面板价格基本回落至2020年5月末水平,行业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

然而,多次经历行业周期的TCL华星显然没有改变,而是着眼于行业的长期成长,不断提升技术和效率优势,主动适应周期。

十年磨屏,为他培养了一颗坚强的内心。

从行业现状来看,虽然手机、电视等行业已经饱和,但全球显示产品需求每年仍以5%~8%的速度增长,尤其是MNT、车载、商用显示等新应用不断涌现。快速增长。 目前,TCL华星正积极布局下一代Mini LED、Micro LED、柔性OLED、印刷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发展高端显示应用。

图/视觉中国

李东生表示,今年,TCL华星将按照既定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技术开发,拓展海外业务。 “华星在印度建设的组件工厂因疫情影响推迟了一年多,目前已经建成投产,相信这对华星在印度的业务会有很大帮助。”

对于国内面板厂商来说,这从来就不是一个短周期的行业,而是一个投资大、周期强、回报慢的行业。 自2009年建立第一条生产线以来,TCL华星在这一产业上持续投入超过2600亿元,布局了9条面板生产线和5大模组基地。

尽管存在短期周期性,但在面板行业整体增长的情况下,最终被抛在后面的品牌无疑是那些拥有强大技术和产能、能够持续渡过面板行业波动周期的品牌。

今年夏天,根据TCL华星原创故事创作的短片《愿景》登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片场。 扩张。

或许正如他在短片中所说,“远方看到浩瀚……此刻看到未来”,这是一个一直以来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行业,身处其中的人们已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中国显示行业的标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8799918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https://yiminshijie.com/n/4826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