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简短(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贵阳市乌当区新天二小 谢颖

在《十四五规划》第五篇的第十六章中明确提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其中的第一节在公共服务方面提到推进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加大开放共享和应用力度。推进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共同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在线课堂、互联网医院、智慧图书馆等,支持高水平公共服务机构对接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覆盖范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提供服务模式和产品。

在《规划》的第五章第三节中,又提出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丰富数字生活体验,发展数字家庭。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

通过以上两点可以很明显的分析出国家在十四五计划中,信息化的重要性。数字化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均衡的问题。《规划》也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做到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就要从义务教育阶段抓起,从娃娃抓起。在这样的政策下,小学学段的信息化素养的养成和数字化思想的形成尤为重要。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笔者对工作8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出一些困惑和粗浅的思考,现归纳如下:

一、困惑

1、区域现状

从我市提出“教育立市”,再到我区提出“教育立区”的方针,全区教育状况有了明显变化,相比以前其中较为突出的变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背景下,目前全区新天城区学校实现100%优质资源班班通,乡镇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实现了100%宽带网络校校通,16个教学点实现100%资源全覆盖。但许多学校也存在没有专业信息技术教师,机房配置无法满足教学的情况。

2、教材和课程设置的调整

2015年起教材更改为贵州科技出版社初出版的《信息技术》,该教材教学内容偏综合实践,更注重学生的运用。教材中出现了思维导图和scratch等软件,许多教师从未接触过类似的软件,所以困难重重。

2018年9月,市教育局进行课程调整,课程设置里面没有单独设置信息技术课这一门学科,而是将信息技术学科列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内的一个部分;同时全国首套中小学版本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读本正式进入全市中小学课堂。贵阳成为贵州省率先开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一门课程的城市。该读本小学版以漫画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涉及科技、环境、人文、生物、经济、社会责任、人类文明及科技发展史、商业竞争、成本、心理等领域的知识,还融入了“中国天眼”等本地案例。这无疑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和要求。

3、学校情况

笔者所在学校为一所城镇二类小学,有18个教学班级,配备1个计算机教室,信息技术专业教师1名。在智慧课堂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部分老师对电子白板的运用仅仅局限在ppt制作及播放的情况,这样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优势。

4、家长和学生情况

传统理念中,小学学段大多数家长较重视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对信息技术学科不重视。笔者所在学校有部分学生家长信息素养较低,也不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教弱,但有沉迷网络游戏及抖音等现象。

二、反思和下一步计划

1、立足“数谷”享独有资源

贵阳作为中国“数谷”占得天独厚的优势,每次举办数博会的时候可以向学生科普信息化知识。学生有机会身临其境的去体验信息化的各种项目,让曾经那些在网上、书上才能见到的高科技成为一种具体化的东西。通过参观和体验这些东西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动力。

2、区域联动促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天然属性,所以在许多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一个甚至没有信息技术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的独立校本教研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在一定区域内开展教研活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如果能在一定区域内不同学段间进行更多的交流,使教学形成一条链状的联动关系,这样教学的连贯性会更好,目标会更清晰,教学成效也会更明显。

3、请进来、走出去

邀请专家进行指导,请专家进入到课堂中。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亮点,积极总结并整改。听课和学习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信息技术课或小学学段,要多听课、广听课。并以“三个亮点、三个不足、三个建议”的标准认真分析课堂的亮点与不足。同时及时的整理和保存,归纳出一些适合自己的经验。

4、时间管理

教师的工作是繁重且琐碎的,如何将工作和生活调整到一个平衡的点,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所以,时间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学会整理时间、规划时间是有效提高工作和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学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工作和自我提升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5、借力信息化资源

互联网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带来新的活力和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依托与互联网。可以使每个网民都享有同样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共同平台。在互联网中寻找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的手段使冲破地域的限制成为一种可能,要学会合理使用信息化手段获取更多更优质的资源。

6、善用“移动知识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似乎手机最常用的功能已经不是打电话了,更多的是消费、冲浪、社交、娱乐等功能。现在手机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很多人成为了低头族。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使用手机的娱乐、社交功能,我们收获的可能只是颈椎的不适和视力的下降。其实将手机作为一个随时学习的工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合理的使用手机APP、小程序等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梳理工作流程、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

7、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牢牢把握课堂本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从课前准备到课堂的把控以及课后的反思每一个过程都决定了教学的效果。

(1)课前

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要做到以教材为根本进行备课,根据学生情况,教学目标等进行教学设计。备课可以进行一次备课、二次备课、多次备课等。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有一种沉浸感。只有有了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才能为良好的教学奠定基础。

(2)课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时刻关注学生,懂得聆听学生的话,给学生更多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的机会。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提问时注意问题的设计,要问有效的问题、有意义的问题、有层次的问题以及能让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小组合作时要注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时的统筹能力和管理能力。

(3)课后

课后可以尝试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作业的反馈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要做好教学反思,思考本节课的不足与亮点,以及下一步的计划,并积极完善记录做好阶段性总结。

8、加强教学反思的能力

反观自己发现,对于教学反思,目前反思的层面仍比较粗浅,针对性也不够强。课堂中出现的点自己看得不够具体,所以仍需加强对于教学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9、以竞赛为锚点促进学生学习

在笔者工作初期发现,我校学生在信息技术和科技方面的竞赛级别较低、获奖较少、名次靠后、竞赛的形式和内容太过单一。通过专业技术的学习、经验的积累、硬件条件的逐步完善,目前我校的信息技术和科技竞赛获奖情况在原基础上取得一定进步。通过指导学生竞赛,可以在校内形成一定的学习氛围,使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并重视信息技术。目前,我校在人工智能、程序设计、高端机器人等方向由于受硬件、时间等方面的限制目前仍处于较弱项,下一步可以针对这些方向发展。

10、探寻“无米之炊”的解决方案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性,对于硬件有高度依赖性。但硬件的正常使用有时候是有不可控因素的,如断电、系统故障、硬件问题等。所以,针对本学科,应积极思考一套机房、班班通设备均不能使用时的教学方法以备不时只需。

11、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种必须要时刻学习的学科,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也进行了一次一次的升级。教材的更换、各类软件的出现都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一次一次的挑战。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有一颗积极主动的学习之心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淘汰。

12、探究新的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无边界融合的教学模式,尝试进行STEAM教学的实践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丰富理论知识;小组交流碰撞新思想;专家引领明确方向等形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尝试提炼出一套具有一定可复制性的教学模式。当遇到需要帮助的学校及教师时,可以将这些经验分享给他们。根据其实际情况,优化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及方法。

13、同心聚力 共创未来

在工作中我们不能像盲人摸象一样,只看见自己能看见的面去判断和思考问题,我们需要立足于更高的点去观察和思考问题,要注重团队的力量。要有大局意识,全面的去分析问题,注重培养统筹规划的意识。

通过名校长工作室、青蓝工程、区级教研、校本教研等各类平台,与更多的老师碰撞出新的思想,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要学会在名校长工作室中培养管理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在青蓝工程中指导青年教师,提升自己更全面的专业技能和各项能力;借助区级教研平台将一些理念和技能积极的分享给更多人,真正发挥出骨干教师的意义;在校本教研方面,目前由于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只有笔者一个人,故在校内只能与其他教研组进行联合教研,借助这样的平台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将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方法分享给学校教师,起到骨干教师的引领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8799918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https://yiminshijie.com/n/231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