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逊湖(湖北汤逊湖)

  汤逊湖上“鲜花”绽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马清妮 通讯员 王梓钰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永胜

  湖泊,也被称为城市的“眼睛”。百湖之市的武汉,湖泊尤为引人注目。

  位于武汉东南部的汤逊湖,水域面积47.62平方公里。此前,因多方面原因导致水质恶化。2020年8月,由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牵头、中建三局承建的汤逊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建设。

  6月7日,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汤逊湖一期治理工程接近尾声,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初见成效。同时,汤逊湖二期治理工程正在前期筹备中。

  控源

  “聪明”分流井不让一滴污水入湖

  治河先治水,治湖先治湾。

  在汤逊湖长达122.8公里的湖岸线上,分布有红旗湖、杨桥湖、中洲湖等6个子湖,入湖排口众多,雨污直排入湖。“拦截”污水源,成为一期治理工程的关键。

  来到汤逊湖畔藏龙大道路口,记者看到,一处占地10多平方米的“聪明”分流井正在全速运行。

  “别看他个头不大,却能自动对流经雨污进行‘水质识别’,达标水体才能‘放行’入湖。”项目经理邹志强说,57个分流井建在现有排水口的上游,井中安装视频监控、水质监测、雨量监测、管道水位监测和堰门启闭等诸多设备,监测水中的COD等指标。当水质污染值超标时,排湖阀门自动关闭,污水截流至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净化厂。而符合排放标准的雨水则由分流井自动识别,予以“放行”。

  57个分流井分布跨越洪山区、东湖高新区、江夏区。项目建立“一口一策”施工方案。2021年11月,57个排口改造完工。如今,湖水以看得见的速度返清。

  净化

  4大主题区让湖水“洗尽铅华”

  青绿水草湖底荡漾;浅滩湿地交错分布;巨型“花朵”状人工浮动湿地上,鸾尾、美人蕉灿烂开放……在汤逊湖东北角的红旗湖前端,满目葱茏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

  项目技术负责人邹佳成说,此处1.37平方公里的湖面,分为4大功能区,是湖区内源污染物治理的一个样板。具体来说,上游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尾水先抵达前置缓冲区,该区在设计上构建为深潭,5000平方米的人工浮动湿地上种植水生植物,一来沉淀水中颗粒物,二来水生植物吸附氮磷等污染物,人工定期清理叶片,“收割”氮磷。

  经前置缓冲区“减负”,湖水在造浪机助推下进入第二站——强化处理区。记者看到,该区域湖面上,膜组件中冒出的微小气泡一字排开。据介绍,该区共布置1700组共3.06万支EHBR膜,生物膜附着生长在透氧中空纤维膜丝表面上,通过供氧,生物膜可吸附和分解水体中所含的COD、氨氮等污染物,进一步提升水质。

  最终,“一身轻松”湖水依次进入生态净化区、湿地涵养区。经矮型苦草、刺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的净化再度“瘦身”。走近湖边,历经“淘洗”的湖水清冽,湖底水草摇曳宛如“水下森林”。

  呵护

  打造花鸟虫鱼的舒适栖息地

  汤逊湖有着“候鸟迁徙加油站”的美称:每年12月,红嘴鸥、红头潜鸭、凤头潜鸭等野生候鸟会在此停留、栖居。

  为呵护候鸟栖居,仅在红旗湖内,项目团队便沿湖畔和湖中打造了10座浅滩湿地。湿地内种植芦苇、美人蕉等挺水植物,让鸟类“有家可归”。

  除植物净化外,项目团队专门抛养了约19.3万升“大型溞”的虫子。作为控藻类浮游动物,其可吃掉湖中的藻类植物,以增加水体的透明度,可以让沉水植物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未来,项目团队还将投入50吨鱼虾螺贝,至此,“花草虫鱼”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形成可循环的治理模式。

  据介绍,目前,汤逊湖一期工程正在验收阶段,根据计划,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前期谋划中。具体来说,二期工程将进一步细化,囊括湖内清淤、初雨处理、调蓄净水、管网优化等多个方面,力争在2025年,汤逊湖主湖水质主要指标达到Ⅳ类,到2035年达到Ⅲ类,形成“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的美景,恢复其自然净化功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8799918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https://yiminshijie.com/n/1758
返回顶部